在陜西省鎮安縣文家鄉東南的米糧寺后黃土包松樹林下有一排烈士墓,里面安葬的是1946年8月10日在文家鄉被國民黨地方反動武裝殺害的張成臺、李其祥等五名烈士。五名烈士中的張成臺,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組織部副部長、干部旅政委,被人稱為智勇雙全的青年指揮員,他的犧牲是革命的一大損失。
張成臺,1908年10月16日生于河南省光山縣陳店鄉(今屬河南省新縣)細張家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念過一年私塾,13歲時隨父親學木匠,后來又給地主張大麻子當雇工。
1927年秋,黃麻起義爆發,起義后成立的鄂東革命軍,于1928年初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1928年5月,第七軍到陳店鄉柴山保一帶開辟革命根據地。張成臺滿懷興奮參加了剛剛組織的兒童團并擔任副隊長,在這一年他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時,大別山區革命形勢發展很快。為了迅速擴大革命武裝,1930年秋,張成臺按照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的指示,在家鄉建立了一支脫產的農民革命武裝——光山縣弦南區農民赤衛隊,并任赤衛隊政委。
赤衛隊成立不久,就在張成臺的指揮下打了一場大勝仗。打油尖寨位于現新縣新集西面楊店一帶,寨主是大惡霸地主楊文選,有一個30多條槍的民團,寨內還設有一個造槍局。他們平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附近群眾都恨之入骨。赤衛隊成立后奉命攻打打油尖寨。
接受任務后,張成臺對隊長說:“打油尖地勢險要,外面高里面低,易守難攻。如果我們采取強攻,根本就不可能取勝。”
“總不能放下不打吧?”隊長聽到這里,有點迷惑。
“現在正值農忙季節,我們可以一方面組織周圍群眾搶收搶種,發展生產;一方面組織赤衛隊圍寨困住他們。等寨上彈盡糧絕,我就不信他楊文選不往外逃。”張成臺胸有成竹地說。
三個多月的封鎖,眼看寨外佃戶的糧食收割完畢,送給了紅軍、赤衛隊,楊文選心急如焚,像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
農歷九月中旬,楊文選和民團長戴安伯帶領民團趁黑夜試圖從北門逃跑,卻被早有準備的赤衛隊雙雙活捉。寨內群眾打開寨門,歡天喜地地迎接赤衛隊進寨。
隨后,張成臺一鼓作氣又率領赤衛隊先后攻下了寶雞寨、狗頭寨、天星寨、烏馬寨等反動堡壘,鞏固了蘇維埃政權。鄂豫邊區老百姓為了贊揚他機智勇敢、舍生忘死的精神,為他編了首歌:赤衛隊,好政委,年輕力壯有神威,惡霸見他掉了魂,民團見他軟了腿。
1931年1月,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在商城長竹園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張成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把赤衛隊里最優秀的青年戰士都送進了紅軍。他帶領其余的赤衛隊員編入了光山縣紅軍獨立營,并擔任第一連政治指導員。不久,獨立營也編入了紅四軍,張成臺擔任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三團第一營營長。
6月,紅四軍在徐向前等領導下,以兩個團的兵力圍殲英山國民黨守軍,張成臺指揮的第一營擔任攻城任務。這次攻城戰取得了紅四軍組建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共殲敵300余人,繳獲槍支數百支。不久,張成臺被提升為紅三十三團政治部主任。
8月3日,紅四軍主力向南出擊,5日到達蘄春縣境。這時因天降暴雨江水猛漲,攻打蘄春有困難。紅軍決定先取浠水、羅田,再打蘄春。
18日,在攻取羅田縣城時,紅三十三團團長在戰斗中犧牲。關鍵時刻,張成臺挺身而出:“同志們,團長犧牲了,我們要為團長報仇!”他率領部隊急行軍120余里,重返蘄春。22日傍晚,張成臺指揮的紅三十三團與國民黨軍新編第八旅在曹河相遇。
夜幕徐徐低垂,縷縷炊煙冉冉升起。張成臺望著人聲嘈雜的河南岸,陷入了沉思。他命令部隊抓緊時間吃飯休息,并召開營以上干部會,研究戰術。他說:“敵人的兵力比我們強,不可強攻。但敵人是新編之旅,彼此之間還不是十分熟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混過去,在敵人后側和左右兩側分別部署一個營。戰斗一打響,我就不信他不亂。”
這天深夜,三個營分別偽裝成國民黨軍,進入敵后潛伏下來。第二天清晨,張成臺率領正面部隊向新八旅陣地逼近。戰斗打響后,敵人后側、左側、右側都響起了槍聲。還在睡夢中的敵新八旅官兵們,以為中了紅軍大部隊的埋伏,亂作一團,失去了戰斗力。此戰,新八旅1000余人被殲,旅長王光宗被活捉。
1932年秋,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后,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向川陜方向轉移。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與毛澤東領導的紅一方面軍會師,改編后分左、右兩路軍,繼續北上,張成臺被編入左路軍,擔任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張成臺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千百萬民眾在“保衛華北”“保衛平津”的口號下,紛紛奔赴抗日前線。正在“抗大”學習的張成臺,再也沒有心思呆在學校了。8月20日,張成臺離開“抗大”,回到紅三十一軍。25日,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一軍和陜北紅軍的一部分合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開赴冀魯豫抗日前線。
從1937年到1942年近5年時間里,張成臺戰太行、跨大岳、越平漢鐵路,足跡踏遍了冀魯豫,歷經多次重大戰斗。在1942年春在“反掃蕩”戰斗中,榮獲八路軍總部贈給“智勇雙全的八路軍青年指揮員”稱號。
1944年10月,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王震率三五九旅主力一部及一批地方干部(簡稱“南下支隊”),共約5000余人,從延安出發,插進湘鄂贛邊,創造擴大根據地。此時,以黨校學員為基礎,地方干部組成了南下干部大隊,張成臺任大隊政委,同大隊長文建武、副隊長韓東山,率領130多人的干部隊伍跟隨王震領導的三五九旅,離開延安,南下中原。他們經過太岳地區,渡過黃河,穿越桐柏山,于1945年1月,到達湖北省大悟縣,與李先念領導的新四軍第五師會師。3月,張成臺擔任新四軍第五師組織部部長,兼師黨校校長。他到任后,即重點抓黨校的教學工作,經常親自為黨校學員作報告、上課。他講述馬列主義理論時,能將理論與抗日戰爭、國民黨內戰陰謀的實際結合起來,通俗易懂,學員聽得津津有味,收效甚大。
1946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在湖北孝感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分局,李先念任書記,鄭位三任副書記,張成臺任組織部副部長。6月,蔣介石公然撕毀國共兩黨簽訂的停戰協議,出動30萬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原分局遵照中央指示,突圍越過京漢線,向陜甘寧前進。部隊行至淅川縣荊紫關時,分局機關黨委為了輕裝前進,實行縮小組織機構,充實主力部隊,把編余干部組成干部旅,由張文津任旅長,張成臺任政委,隨同三五九旅一道向陜北前進。干部旅總共200余人,多次突破國民黨的封鎖,當部隊跨進陜西邊境時,遭到胡宗南部的包圍。
1946年8月2日,三五九旅攻占了鎮安縣城后,在鎮安城何家院召開軍政干部會議,決定干部旅“化整為零,分散游擊”,縮小目標,北上延安。張成臺和邊區黨委副秘書長李其祥將干部旅剩下的幾十個體力較強的干部整編入三五九旅。張成臺、李其祥等5人,化裝成商人,于8月6日行至楊泗鄉泰山廟,宿于貧農譚啟仁家。7日,譚啟仁將他們隱蔽于水井溝石洞里。9日,他們越過幾十里無人煙的四海坪,來到文家廟,分別夜宿農民張吉貴、杜明月家中。國民黨區分部書記卸任保長兼自衛中隊副殷克明、副保長陳尤均等發覺后,立即帶保丁詹賢孝、詹賢維、朱吉學等闖進張、杜兩家盤查。從張成臺等人說話的口音和所攜帶的物品中,殷克明、陳尤均懷疑是突圍的新四軍。第二天早飯后,殷克明、陳尤均又帶保甲20多人追上正在前行的張成臺等人,再次盤問搜查,從從張成臺身上搜出一張地圖和一張中州票子。殷克明大叫:“他們是‘紅匪’,這就是真把柄……”。張成臺等人沉著對敵,據理相爭,殷克明、陳尤均不聽辯解,搶去所有財物后將5人五花大綁捆綁,嚴刑拷打,妄圖索取新四軍情報。但張成臺等人寧死不屈,未吐只字真情。兇殘的敵人惱羞成怒,將張成臺等推入石灰池活埋,犧牲時張成臺年僅38歲。
烈士殉難不久,中原突圍部隊另一支——十五旅由鄂西北歸建,來到鎮(安)、寧(陜)、柞(水)邊界開辟豫鄂陜革命根據地第五分區。當他們聽到張成臺等高級干部遇難的噩耗后,立即派兵包圍了文家廟村莊,逮捕并處死了部分兇手。其余漏網兇手在解放初分別被鎮壓和判刑。
(張劍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