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東景色怡人
巍巍巴山藏秘境,滾滾長江蕩詩音!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的革命老區湖北省巴東縣,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巴東縣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著力構建一體化全縣旅游新格局,積極推進文化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全縣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在文化中強身健體,在運動中體驗美景,是新時代健康旅游的風向標。自2016年以來,全縣上下全力推進生態文化旅游業全面發展,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7年8月,巴東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廩君文化之鄉,人民日報民生周刊評定巴東全域旅游為“2018民生示范工程”,2019年野三關高山森林半程馬拉松獲中國田徑協會銀牌賽事獎、“最美賽道特色賽事”獎。2019年巴東冬泳邀請賽正式成為國家級體育賽事,巴東入列湖北省文旅廳開展“改善和豐富貧困地區青少年兒童精神文化生活試點工作”的唯一試點縣,成功舉辦2019湖北省高山滑雪錦標賽,綠蔥坡滑雪及高山運動度假小鎮入選2020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改變和優化了全恩施自治州旅游格局,成為全恩施自治州旅游轉型發展的加速器。
業內人士表示,旅游業不僅是巴東通往外界的一張精美名片,更是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希望所在。據巴東縣文旅局數據顯示,2019年游客接待人次達到1043萬,旅游業綜合收入突破80億元,成為恩施自治州內繼恩施市、利川市之后第三個旅游接待人次破千萬的縣市。
今年,巴東縣委、巴東縣政府把推進旅游消費市場振興作為疫后推進縣域經濟復蘇的主要抓手,認真貫徹省、州決策部署,按照湖北省文旅廳安排和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復工復業,推動旅游市場復蘇,到目前巴東全縣接待游客366.16萬人,旅游綜合收入50.06億元。
談起巴東的旅游,人們自然稱道的是天下第一漂——神農溪。如今進神農溪暢游,每天都能看見各種膚色的游客,有的漂流,有的探險,盡情享受著乘坐豌豆角小木船漂流的愜意,飽嘗著國家5A級景區神農溪古樸原始的自然風光。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為了使游客有更好的旅游體驗,神農溪景區進一步優化提升《巴山戀》劇目,纖夫走廊推出創意演藝節目《纖夫情》,讓游客在飽覽秀美山川、體驗三峽纖夫搏擊江河激流的同時,享受到一場獨具土家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景區即是劇場。

游客暢游神農溪
與此同時,野三關森林花海不斷完善服務設施,賽事舉辦水平逐年提高,游客在高山(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的浪漫與激情中體驗夏日清涼;一年一度冬泳賽,巫峽口景區成為游客激情奔放、詩歌詠懷的練場;綠蔥坡高山滑雪錦標賽成為恩施冬季旅游的撬板,景區即是賽場;巴王水寨,以“網紅”景區登場,廩君文化旅游節,引導游客在奇觀異景中感嘆巴文化的源遠流長;綠蔥坡山珍待游客,野三關古鎮白酒香......
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是發展格局的擴大,也是發展品質的升華,巴東縣文旅局結合巴東地域文化資源特色和山水、氣候資源特征,推進“旅游+”、多業態融合發展,形成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全縣旅游項目建設完成投資5.4億元,旅游產品日益豐富,景區接待能力明顯增強,景區品質明顯提升。
巴東縣文旅局局長譚勇深有感觸地說:“巴東縣境內長江、清江兩江分割,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三山盤踞,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大山、大水的大美巴東,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是最為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截止目前,巴東全縣景區覆蓋12個鄉鎮,建成旅游扶貧試點村12個,發展民宿95戶,增加床位1638張,從業人員309人,接待游客71000人。旅游扶貧累計帶動貧困戶3472戶,11000多名貧困人員脫貧。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巴東將再接再厲,不忘初心,推進文旅融合和產業事業協調高質量發展,力爭實現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億元的目標。
初心如磐!秘境巴東,始終以詩一樣的激情,畫一樣的美景,歌一樣的神韻,酒一樣的沉香,茶一樣的甘醇,綻放在湖北西部,三峽深處。
(巴東縣融媒體中心:譚黎 巴東縣老促會:鄧傳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