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是福建省重點老區縣(市),是閩東革命的中心,歷來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區工作。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安委發〔2016〕2號)、《關于做好老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的實施意見》(安委發〔2019〕6號)文件。2020年省、寧德市、福安市累計投入1117萬元資金專項用于老區基礎設施、革命遺址修繕及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其中本級財政投入925萬元,向中央、省、寧德市上級爭取專項扶持資金192萬元。
一、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民生福祉
根據《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安委發〔2016〕2號)文件規定,2020年下達560萬元補助56個老區基點村重點項目建設,40萬元補助老區基點村道路建設。改善了老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老區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目前,全市61個老區基點村基本消滅了老區村貧困居民吃飯、穿衣無保障的問題,老區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二、壯大特色產業,提高人民收入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推進產業與生態相協調,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以坦洋工夫品牌建設為主導,以生態茶園建設為基礎,推進茶葉產品綠色無公害,先后建成標準化生態茶園近8萬畝,有機茶示范基地3000畝,綠色食品原料12.2萬畝,推廣綠色防控面積約8萬畝,農墾5G智慧茶園列入2020國家數字農業試點縣建設項目(茶葉)。松羅鄉因地制宜發展茶葉、葡萄、養蜂、林下經濟、水果等特色產業。立足各村特色農業資源,發展“資源型”“種養型”“村企型”集體經濟,培育各村特色產業,努力建立“一村一品”,增加村財收入。如溪柄鎮立新村通過種植荷花,打造“為荷而來”農業觀光品牌,立峰村發展大棚葡萄300畝,坑口村發展金色陽光環境大棚葡萄20畝;東坪村改良茶業品種,增產增效,老區基點村在發展村財項目的同時也積極吸收本村的建檔立卡戶,以股份制+公司+村+股農的形式發展農業項目。
三、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實施“四美五改”為載體,堅持示范引領、提高標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發展現代農業、搞好鄉村旅游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突出地域特色、尊重農民意愿、建立長效機制,努力建設“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美麗鄉村。2020年專項補助165萬元建設甘棠鎮山頭莊村、松羅鄉滿洋村、溪潭鎮馬山村等3個老區基點村“美麗鄉村”建設,每個村給予財政專項補助55萬元。截止目前,全市已有29個老區基點村建成“美麗鄉村”,改變了老區人民的人居環境,提高老區人民的幸福感。
四、保護革命遺址,發展紅色旅游
2020年投入100萬元修繕北山村船民工會舊址,山下村閩東分田斗爭紀念碑,立峰村馬立峰烈士紀念室、紀念亭,牛落洋村中共福(安)霞(浦)邊區縣委員會舊址,杜坑村畬嫂救曾志舊址,南溪村北上抗日先遣隊駐地,后樓村中共(福)安福(寧)邊區縣委員會舊址。溪柄鎮立足于革命老區資源優勢,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科學保護,深入挖掘,致力于打響老區品牌,念好“紅色旅游+老區”文章。促進老區農村群眾增產增收,縮短老區村與全市發展的平均水平,促進老區農村跨越發展。對全市保存比較完整的革命遺址進行普查登記造冊。
(福安市老促會 老區辦) |